学术报告会
“撼天揽月正扬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亲历与思考”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航天科普活动,从载人航天精神发掘艺术创作思路,3月15日下午,艺术与传媒学院邀请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苟秉宸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带来主题为“撼天揽月正扬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亲历与思考”的学术报告会,参会人员包括我校执行校长贺俊波与全院师生,会议由院长张恒主持。
讲座伊始,苟秉宸教授以一张由人类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发了大家的好奇与思考,其从一位亲历者的角度,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曾面临的挑战和当今取得的斐然成绩。以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背后的故事为首,从载人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从地球低轨道飞行到探月之旅到奔向火星,从短期飞行到长期驻留,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止,这无不体现着一代代航天人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以及弘扬“攻坚克难、努力奋斗”的精神。
其间,苟秉宸教授还借助模型形象演示了我国航天空间站的基本构造和运行轨迹,并通过个人摄影作品《梦天圆梦 震撼出征》《中国空间站的钢铁浪漫》《九天揽月会有时》等捕捉了我国卫星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这其中每一张照片背后所蕴含的时代故事、拍摄经历及社会印记,都将古老的中华民族飞天梦和新时代国家的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九天揽月,永无止境;星辰大海,征途无限。苟秉宸教授多面的才华、风趣的语言、扎实的专业解读及丰富的摄影经验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会后大家纷纷提问,苟秉宸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苟秉宸教授以艺术视角呈现出的详实且珍贵的影视资料,将祖国航天事业的日新月异与蓬勃发展尽收于眼底,不仅使同学们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有了全面的认知,也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莘莘学子们在艺术创作之路上引荐方向,以航天精神、科技强国、文化自信等主题发掘出更多艺术创作视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生感悟:
1:今天西北工业大学苟秉宸教授来我们院讲中国航天事业的经历与思考,使我受益匪浅,曾经的我以为在太空的航天员离我们很遥远,直到我听了苟教授用精美的视频、诙谐的语音引领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航天世界,让我看到了航天不仅仅是只有电视上的火箭发射的壮观景象,还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大国工匠风范追求卓越。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震撼,正是因为一代代的航天专家攻坚克难、一代代航天人的敢为人先、千千万万的普通工作者的持之以恒才让微光汇聚成星海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飞跃,浩瀚宇宙终将因中国人的不懈探索而更加绚烂,更加迷人。
2:今天有幸聆听了西工大苟秉宸教授关于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科普讲座。教授在讲座中提及了多名我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航天员王亚平。王亚平作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飞天梦瑰丽,半边天嘹亮。像刘洋、王亚平这样的航天英雄、巾帼玫瑰,她们勇于攻克难关,敢于攀登高峰,努力在新征程上再建新功业的事迹时刻鼓舞着我,时刻鼓舞着我们每一位女同胞,让我们有信心也在自己的星空中,为所爱的生活和事业采撷最璀璨的星。
3:听完西工大苟秉宸教授关于载人航天的科普讲座,让我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航空航天发展更加期待。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授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介绍,让我从中深受鼓舞。
4:通过教授的讲解,结合讲座后的自我学习,我了解到我国的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至今已走过67年的发展历程,历经从1956年到1978年的艰苦创业、1978年到1999年的改革振兴、1999年至今的跨越发展三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路途是历经坎坷,饱经磨难,但研究人员也从未放弃。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心怀笃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5:聆听完西北工业大学苟秉宸教授关于我国载人航天知识的讲座,结合教授展示的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的摄影照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教授的讲解,让我明白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不仅仅能带动国防科技水平的提升,更是对民族内在精神的彰显。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不仅取得了辉煌成就,还孕育了伟大的航天精神。广大航天工作者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化作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荣辱兴衰、人民的幸福安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鼓舞了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将以载人航天精神为指引,学好专业本领,提升个人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报效祖国。
6:聆听完苟秉宸教授的报告,让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向远方,飘回了2003年,我出生的时候。那一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英雄杨利伟腾空而起,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进入太空。随后的“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一直到“神州”十五号载人航天工程都相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嫦娥计划"的顺利实施,"天宫”系列目标飞行器的成功发射⋯⋯此后,我国又建立了可长期供人类进行生活、开展科研的中国空间站。中国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后第三个掌握多项航天关键技术的国家。这些可都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实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为此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为了这一份同属于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无数航天人默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苟秉宸教授的报告让我更加加强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认同感。最后,我想发自肺腑地说一句:“我爱你,中国!”
注释:
苟秉宸,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省工业设计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工业设计与人机工效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业设计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最满意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文化艺术领军人才,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载人航天项目等十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和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的工业设计与工效评价,多次受邀赴酒泉和文昌基地参加载人航天发射任务,数次担任东方卫视、凤凰卫视、腾讯太空、科普中国和央视频等媒体的现场直播嘉宾。合著教材和著作5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3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