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在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校园文化
国家公祭日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发布日期:2021-12-13 20:29 来源:延大创新商院公众号 作者: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30万死难同胞

硝烟虽已远去,国耻民殇不应忘记。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残忍的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民惨遭杀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这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过去的苦难现在的使命未来的梦想此刻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不敢稍忘,不能稍忘

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全家祖孙9口人中,除了时年8岁的她和4岁的妹妹,有3人惨遭日本士兵奸杀,其余4人都死于日军的刺刀之下。年幼的她也被刺中三刀,但因昏死过去而得以存活。

和平,是经历过苦难的幸存者们最朴实的愿望。“我活到现在,只愿世世代代永远和平。”今年91岁的夏淑琴每年都会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参加公祭仪式,每一次,她都会强调对和平的期望。

和平,也是南京这座城市用血泪浇灌而成的花朵。以国家公祭为统揽,南京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和平主题活动。2016年,重点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成立;2017年,南京成为全国首座、全球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2020南京和平论坛开幕……南京正在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

约翰·拉贝是位德国商人,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其本人所著的《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

每年11月,南京城中都会举办“感恩·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以拉贝为代表的国际友人的感谢和敬意。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南京市将防疫物资捐赠给拉贝后人,让“拉贝精神”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延续。

南京大屠杀期间,陈文书担任拉贝的助理,帮助了解难民情况并协助国际友人运输粮食。本是到安全区避难的难民徐淑德与妹妹徐淑珍,在自身生存已很困难的情况下自告奋勇,担任起了金大附中难民收容所的护士,救治难民。在这场浩劫中,陈文书与徐淑德相识相爱。后来,他们的女儿陈声仁,外孙女李文丽都从事了医护工作。疫情期间,李文丽多次奔忙在抗疫一线。“危险关头我是不能退缩的,这是我们的职业要求,也是外婆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李文丽说道。

“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记住浩劫中留守危城的同胞……他们的精神,要在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身上继续传承。”陈文书之孙陈诗皓说

今天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刺耳的防空警报再次鸣响我们以国家名义在此祭奠是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国家公祭日,是提醒、是警惕,也是一种对更广泛和平的期盼。今天,无论你身在哪里都请记得:以国家之名,祭奠每一个高贵的生命;以尊崇之心,祈愿每一个人平安地生活。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