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在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基层动态
​商学院警惕!缅北骗局,黑手伸向学生群体!

发布日期:2023-08-12 01:18 来源:创新小商 作者:李锦荣

警惕!缅北骗局,黑手伸向学生群体!

据媒体报道,近日,安徽4名大学生在外实习期间,轻信陌生网友出国务工三月暴富的诱惑,从西双版纳偷越国境,在缅甸失联数日后被找回。而这并不是国内有人被骗至境外的孤例——321日,广西柳州的4名小伙疑被骗缅甸务工后失联;同日,山东济南的李伟(大头)被骗至缅甸,卖到一家电信诈骗公司,遭受毒打虐待,5楼摔下结果爆炸性骨折,万幸辗转一番终于回国。呼吁网友警惕高薪到境外做客服的骗局……

为什么诈骗对象为学生群体

01好骗

学生大多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利诱蛊惑。诈骗分子的特点都是巧舌如簧而且应变能力比较强,面对单纯“涉世未深”的学生,只要稍加蛊惑就能让学生一步步走入“陷阱”。

02背景单纯

未成年人一直生活在家长和学校的庇护下,缺乏复杂的社会关系。特别有些学生还是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监督和关爱,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

03反抗能力弱

正如广西受骗的几名学生一样,为什么在察觉到危险并且还能联系朋友的时候,他第一时间不是报警,从“不正常的关闭定位”到“感觉危险”再到“想办法逃跑”,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最佳救援时间。这是多么令人惋惜!

诈骗套路

一、虚假招聘 高薪诱惑

通常,缅北诈骗窝点大量发布“赴缅打工”的招募信息:不看学历,不看年龄,不需要工作经验。只要来缅甸,月入几万不是梦。

二、露出獠牙 逼迫诈骗

诈骗窝点把受害人骗到缅甸后,诈骗犯们就露出了獠牙:他们会没收手机,强迫受害者从事杀猪盘、裸聊、投资理财等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三、丧失理智 诈骗亲友

部分受害人会根据缅北诈骗窝点人员指示,以虚假高额工资招工为诱饵,先行垫付机票,诈骗亲友进入云南边境偷渡缅甸,让亲友陷入新的泥潭。

 

如何提高学生群体的反诈骗能力?

01学生方面

诈骗分子的手段初看总是很“低劣”,经不起任何推敲,但是,为什么还是频频有人上当受骗。在这里,要先告知各位学生“六不”“四问”防诈小技巧,即要做到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遇到情况,主动问警察、问银行、问当事人、问自身监护人。

02学校方面

同时,各学校要做好反诈宣传教育,筑牢反诈“防火墙。”一要做好班级层面的反诈教育工作。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以班会、情景剧、反诈实验、通报身边的诈骗案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同时,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处理。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如实掌握学生不在校情况。二要做好校级层面的反诈教育工作。可以采取推选反诈明白人或观看视频等方式,进班级、宿舍开展反诈教育活动。注重体验式教育,提高学生参与反诈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三要做好警校联动。可以开展民警进学校、班级开展反诈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学生观摩、参与民警指导拍摄的反诈情景剧,提高反诈能力。

03家庭方面

家长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作为家长,首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孩子交心谈心,加强孩子对父母、监护人的信任感,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孩子的反诈骗意识。其次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学生不在校期间,家长要如实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情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构建家校社共治共育的良好教育生态!